【 秋燥煲什麼湯好】_熬湯_如何制作-大眾養生網營養飲食

【 秋燥煲什麼湯好】_熬湯_如何制作-大眾養生網營養飲食

文章導讀

秋燥是許多人都是會出現的一種情況的,在發生的時候人們就會感覺到自己的皮膚上面變得非常幹燥,甚至是會出現口腔潰瘍的癥狀表現,總是會感覺到自己口渴的,這些都是由於秋燥而引起的一系列情況的,那麼就可以通過飲食上面的調養來改善的,可以采用蜂蜜和冰糖來煲湯滋補身體的。

原料:鴨梨、枸杞子、蜂蜜、冰糖。

做法:

1、先切下一點做蓋子,把梨核取出來,然後梨肉挖一些出來,放滿清水,枸杞子5粒,冰糖3顆,文火蒸45分鐘。

2、出鍋的時候小心燙手,不用急著喝,出鍋以後可以保溫很久。

梨水細膩甘甜,梨肉香脆可口。等放溫後可加入蜂蜜1-2小勺,蜂蜜怕高溫,如果溫度過高就會破壞蜂蜜營養成分,可以選擇洋槐花蜂蜜。

備註:挑選 梨果下面要整齊,否則坐不穩。

梨是原產於我國的最重要的水果之一,食療價值非常高,歷來為歷代養生大傢所重視,因此被稱之為“百果之宗”。梨生吃去火,熟吃潤五臟,蒸雪梨加蜂蜜味道可口,還可養陰生津、潤燥止渴。滋潤五臟,口舌幹燥自然很快就會消失。

3. 秋燥時節,還要註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,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生薑、蔥及酒等,特別是生薑。這些食品屬於熱性,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,食後容易上火。當然,將少量的蔥、薑、辣椒作為調味品,問題並不大,但不要常吃、多吃。

比如生薑,它含揮發油,可加速血液循環,同時含有薑辣素,具有刺激胃液分泌、興奮腸道、促進消化的功能。生薑還含有薑酚,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。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“警示”:“一年之內,秋不食薑;一日之內,夜不食薑。”看來,秋天不食或少食生薑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,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,這是很有道理的。

4. 秋季是人最容易長脂肪的季節。這是因為立秋之後,天氣慢慢地變得涼爽起來,人的食欲大開,夜間的休息也舒服多了,閑暇時間疲憊的身體更願意安靜地休息,而不願意參加有體力消耗的活動。

這樣一來,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大都超過熱量消耗,使脂肪一點點地囤積起來。如果不加以調整,經過秋、冬兩個季節,人就會胖很多。年復一年,人就會很快“發福”起來。更要命的是,肥胖既有礙人的形體美,還會帶來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動脈硬化等“文明病”,所以一定不能“縱容”它。

5.詩雲:“秋涼好個爽”、“已涼天氣未寒時”,人們趁此不熱不冷的氣候,適宜吃補,健身過冬。所以古諺有“一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”而且先“補重陽”後“補霜降”,所謂“秋補”,比“補冬”更要緊。